愈瞭解大腦的結構,愈能理解各種行為舉動的背後緣由,真是太有趣了。
本就想利用年假,好好地把存了許久的貨一一消化,
這齣Mr. Brain(腦科學先生),讓人無法停止地一直看一直看,穫得了一些小知識唷!
木村拓哉,飾演協助警方辦案的腦科學家(九十九龍介,亦稱腦漿先生),
劇中多是以大腦結構、運作的各項功能來推理、分析犯罪者的行為動機及意義,
其在解釋說明的過程中多是我們不常接觸的腦神經知識,
試舉二例來分享~
1.請某人先說十遍"青蛙"!接著問說"大的蝌蚪"叫什麼?
大部份的人都會很直接地回答:青蛙。
但答案其實只是:大蝌蚪。
這是"大腦的事前情報",
之前看到的與做過的事情會左右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及判斷的性質。
2.人在看一個物體時,是先看顏色再看形狀?還是先看形狀再看顏色?
將男女廁的廁所顏色對調,但實際上標幟(文字及圖案)沒有對換,
結果其助理就跑錯廁所了。
結論得出:人判斷物體是從顏色先開始的。
另外,其中有一段話,是讓自己較有感觸的。
"人不是經常會忘記之前發生或很早以前發生的事嗎?"
如自己心儀對象的名字、容貌、對話內容或是共度的快樂時光之類的記憶,
但是如果偶遇那個人時,自然就會開心地笑起來。
因為,人會記得喜歡一個人的心情的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
那是因為除了大腦的海馬區域、新皮質以外,儲存記憶的隱藏式口袋很多,
被誰愛過或愛過誰的記憶、最純粹的記憶會保留在大腦最深處,
叫作邊緣系統的地方,一生都不會忘記的。
也許是這樣,
所以,我們一直以過往純粹的喜歡、愛人與被愛的經驗,
尋找著下一段如那樣純粹的美好關係,但卻跌跌撞撞。
我明確知道,
我不會去忘記所有美好的曾經與心動的記憶,因為也忘不掉。
但更清楚知道,什麼是自己的最適合。
這部戲,還真有啟發勒!
留言列表